• <tr id='njI5Ly'><strong id='njI5Ly'></strong><small id='njI5Ly'></small><button id='njI5Ly'></button><li id='njI5Ly'><noscript id='njI5Ly'><big id='njI5Ly'></big><dt id='njI5Ly'></dt></noscript></li></tr><ol id='njI5Ly'><option id='njI5Ly'><table id='njI5Ly'><blockquote id='njI5Ly'><tbody id='njI5Ly'></tbody></blockquote></table></option></ol><u id='njI5Ly'></u><kbd id='njI5Ly'><kbd id='njI5Ly'></kbd></kbd>

    <code id='njI5Ly'><strong id='njI5Ly'></strong></code>

    <fieldset id='njI5Ly'></fieldset>
          <span id='njI5Ly'></span>

              <ins id='njI5Ly'></ins>
              <acronym id='njI5Ly'><em id='njI5Ly'></em><td id='njI5Ly'><div id='njI5Ly'></div></td></acronym><address id='njI5Ly'><big id='njI5Ly'><big id='njI5Ly'></big><legend id='njI5Ly'></legend></big></address>

              <i id='njI5Ly'><div id='njI5Ly'><ins id='njI5Ly'></ins></div></i>
              <i id='njI5Ly'></i>
            1. <dl id='njI5Ly'></dl>
              1. <blockquote id='njI5Ly'><q id='njI5Ly'><noscript id='njI5Ly'></noscript><dt id='njI5Ly'></dt></q></blockquote><noframes id='njI5Ly'><i id='njI5Ly'></i>

                新闻中心

                EEPW首页 > 嵌入式←系统 > 高端访谈 > 吴汉明ζ 院士对“后摩尔时代的芯片挑战和机遇”思考

                吴汉明院士√对“后摩尔时代的芯片挑战和机遇”思考

                作者:迎 九 (《电子产品世界》编辑)时间:2021-07-12来源:电子产品世界
                编者按:在“2021世界半导体大会暨南京国际半导体博览会”高峰论坛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浙江』大学微纳电子学院院长吴汉明做了报告,共5个部分:摩尔定律已走到尽头;集成电路产业离不开全球化;制造工Ψ 艺方面有三大挑战;后摩尔时代◣的芯片技术趋势;倡导树立以产业技术为导向的科技文☆化。


                本文引用地址:/exsmqu/article/202107/426840.htm

                1   已到尽头

                是在1965 年由英特尔创始人之◆一戈登·摩尔提出来的,他指出,当价格不变时,集︽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量约每年增加1 倍,性能也将提升1 倍。

                但是这个节奏做了10 年以后发现不行,因为赚来的钱不够支撑研发,因此1975 年修正为:每2 年把晶体管的密度增加1 倍。以这样的节奏,技术研发的资金可以从「商业盈利中挣出来。这种每2 年将集成电路晶体管密度加1 倍☉的提法持续了将近50 年。

                吴¤汉明院士读大学时,计算机叫8008(注:基于英特尔8008 微处理器),那时约有2 400 个晶体管,现在英特尔CPU 大概有10 亿▲以上的晶体管。所以直到现在,英特尔是在用每2 年翻一番的节▆奏推出CPU。

                持续的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? 20 世纪70年代,1 个晶体管大概1 美元(1 美元约为6.5 元人民币),现在1 美元可以买几百万个晶体管,晶体管的价格降到了百万分之▃一。现在的手机至少有2 亿以上的晶体管,一般是几╲百亿个晶体管。如果回到20 世纪70 年代,手机成本就是几百亿美元!因此,摩尔定律的技术延伸给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带来的ㄨ影响是当初不可想象的。

                摩尔定律的发展支撑▲了通信技术,从1G、2G 直到现在的5G,整个通信技术的发展完全是基于集成电路技术的々发展, 从130 nm 到当今的14 nm、7 nm、5 nm ……

                同样,人工智能(AI)也是由于摩尔定律的支撑才能发展到今天。AI 计算机可》模拟神经元特征,进行存№算一体等计算,具有并行性、低功耗的特点,因此具有广阔的ξ 产业前景。

                1627377276689250.png

                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院长 吴汉明

                通过图1 可见,从20 世纪70 年代到2015 年之前,性能按照摩尔定律一代一代提◢升。但是到2015 年,其中4 条线已经无法继续提升卐了,包括从单核发展到上百个核。性能、功耗等几★乎都到达了瓶颈,唯一的晶『体管密度还是随着时间的延伸继续翻一番——还在遵循摩尔定律的节奏。但是摩尔◇定律有一个基本假设,技术往前走的同时,价格不能变,而实际上在ζ︾2014 年/28 nm 时,每100 万个晶体管约2.7 美分,当走到20 nm 制程时,100 万个晶体管就需要2.9 美分,这表明单个晶体管的价格在上涨,实际上违背了初︼衷——晶体管的价格不能往上升。

                image.png

                图1 后摩尔时代的特征

                中国科学家许卐居衍院士在30 年前(注:1992 年的中国电子学会第五次学术年会文集)就预测在2014—2017 年,摩尔定律可能走到尽头,准确预测々到在2014年/28 nm 时摩尔定律就走不动了。但是许院士认为硅基的生命还是很长的,今后还有很长的时间在硅上延伸。

                2   集成电路产业离不开全球化

                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产业链太长、太宽。集成电路』企业、公司、研究◥机构很多,主要是材料、设计、、装备类。

                既然这个产业链很宽很长,必然依赖于全◢球的流通。正是因为这种流通,使集成电路才能沿着摩尔定律发展到当↙今欣欣向荣的状态。

                既然⊙是全球化产业,产业链的总体分布主要分成四大类:EDA/IP、设计(逻辑、分立、存储)、装备和︽材料、和封测,构成了集成╱电路产业链(如图2)。

                全球的主要装备有:光刻、刻蚀、CVD、CMP、检测等,这些装备各个国家所占的比例如图3所示。

                image.png

                3   制造工艺的∞三大挑战

                1)基础挑战:精密图形。以光刻机为主要装备的工艺现在主要是用波长193 nm 的光源曝光出二三十纳米的ㄨ图形。根据光学基本知识,当波长远大于物理尺寸时,物理尺寸的投影会非常模糊,但是→光刻工程师就做到了,现在7 nm 也可以用193 nm 波长的曝光工艺。

                2)核心挑战:新材料。21 世纪以来有64 种新材料(铜、锗、镍、高K 等)陆续进入集成】电路制造,支撑摩尔定律的推进。图4 的5 组数据就是从(130~30)nm五个技术▆代,蓝色部分表示只是尺寸∏的缩小,性能上没有提升,这说明如果仅靠技术向前走,没有※新材料也是没有用的——虽然可以做得很小,但是根本性能上╲不来。

                性能提升主↓要靠新材料,像硅、铜等使32 nm 的性能得到70% 的提升。实际上,这一阶段的技术提升完全是靠新材料支撑。所以在集成电↙路制造中,主旋律就是新材料、新工艺。每种材料需要做数千次工艺实验。新材料支撑〓成套工艺的研发。

                3)终级挑战:提升良率。因为〗工艺流程中积累大量统计误差,假设每步良率99.9%,最后导致№千步良率37%。所以这是所有芯∏片制造企业最头疼、最艰难的挑战。不管先进工艺做得多好,良率上不」来,这个工艺就不能算成功,只有达到一定良率才能说是成熟的成套工艺。

                1626768201241497.png

                图3 全球⌒ 芯片制造装备

                4   后摩尔时代的芯片技术趋势

                在后摩尔时代发展中,产业主要有3 个驱动力:高性能◣计算、移动计算、自主感知,例如物联网就需要这3 方面的驱动。

                这引导了8 项技术研■发:逻辑技术、基本规则缩放、性能- 功率- 尺寸(PPA)缩放、3D 集成、存储技术、DRAM 技术、闪存技术、新兴非易失性内存技术。

                目︾标主要是4 个:PPAC( 性能、功率、面积、成本),它↓们必须在2~3 年内分别提升15%~30%。①性能:电压不变,工作频率增加15% 以上;②功率:性能不变,功率减少30% 以上;③面积:减少30% 的ω芯片面积;④成本:晶圆成本增加< 30%,使得缩放裸片成卐本减少15%。

                后摩尔时代,性能的发展速度慢下来了。据AMAT-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研报,1986—2002 年,每年的性能约提升①52%;2002—2010 年,每年提升23%;2010—2014 年,每年提升12%;最近可以看到性能提升约3.5%。这意味着给了我们追赶者机会。摩尔定律走到尽头叫Ψ 后摩尔时代,对于追赶♂者是个机会。

                通过各种各样的结构改变做成新型器件,使技术能够沿着摩尔定律◤继续往前走,但是瓶颈是功耗和速度☉呈非常矛盾的比例关系——频率的三次方是功耗,功耗会以这样的速◆度上升。新兴技术包括TFET(隧穿)等是延续摩尔定律的主要方向(如表1)。“类脑模式”也很热门,是有很好产▂业前景的技术方向。相对基础一点、遥远一点的包括通过改变状态实现逻辑运行的新型范式,自旋电子的方向以及量↑子计算的新模式可能是未来新型集成电路的发展方向,但是这个方向是非常前沿的,最近5~10 年基本〖看不到产业化】。

                统计2020 年的集成电路制程,可以看到10 nm 节点以下的先进产能仅占17%,而83% 的市场是相←对成熟的技术节点(图5),所以这83% 的创新空⌒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——尽管前沿技术要高度重视,但是成熟工艺上的发展空间也很大。

                image.png

                图4 新材料『的带动作用

                既然先进工艺很难走下去,用户及芯片设计公司最关心的应【该是系统性能◥。很高兴看到国内有一家新创立的公司——芯盟科技,通过异构集成,用40 nm 的工艺实现了可以和∑ 16 nm 相媲美的性能。这种通过比较成熟的工艺做出先进的系统,在后摩尔时代是非○常好的方向。

                1626768477905258.png

                图5 10 nm节点以下先♀进产能占17%

                5   树立以产业技术为导向的科技文化

                吴汉明ぷ院士非常认可树立产业技术导向的科技文化。

                1)产业技术不是科研机构转化后的应用开发,而是引导科研的原始动力。如果定课题的时候定的研究方向▼就是产业技术,其实不应该存在转化问题。转化是︻一个加生饭,因为本来题目方向定不好,成果做完了才要转化到企业,这个动作是很奇怪的。例如英特尔或台积电〖根本没有研发线,就是在线上做研发,成果就地转化,没有∮转来转去的事。转来转去说明当时做的事情没想明白。当然做基础研究可以这样做,做集成电路还是需⌒ 要产业引领的科技文化。

                2)通常实验室做♀的是点的突破,一俊遮百丑,而产业技术不能有明显短板。产业需要的是面的◣突破、全方位的突破,性能做■好了只是一个步骤,产业化包括良●率、成本等综合因素。

                在集成电路方面,吴汉明院士非常认可、提倡产业引领的科技文化,同时商业成功是检验技术创新的唯一标准——如果做一个技术不能商①业化,价值不会那么▲高。

                3)技术的3 阶段、企々业与科研院所/ 高校的关㊣系技术研发分为3 个阶段:首先是前沿技【术,通常由高校、研究所做的前沿技术;然后发展』到产前技术;最后实现产业技术(如图6)。

                1626768593641021.png

                3 个节点有机联合起来,前沿技术和产前技术基本上♂是供给侧的创新驱动的研究模式,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主力部队;从产前技术到产业技术基本上是企业引领的市场需求的◤工作,所以在供给侧和需求侧重合的地方就是产前技术。

                在这▓个指导下,浙江大学正在建设12 英寸(1 英寸约为2.54 cm)成套工艺研发平台,目的有3 个:①希望把设计和制▂造创新一体化,同时也是针对后摩尔时代碎片化的市场以小批量、多样化在实验平台上进行很多创新、验▽证的机会;②在学生培养方面,需要做新工〗科的学院建设,让学生↘有更多的产教融合的实验场景;

                ③希望突破一些产业链发展瓶颈,包括新材料、新装备、新零部件、新运营〗模式等,在这个实验线上可以进行尝试。

                1626768650880868.png

                图6 技术三阶段、企业与科研院所/高校的关系

                4   小结

                1)全球化是不可替代的途径,需要@ 企业国际化、外□ 企本土化。集成电路的发展一定是全球化的,某些国家说单边主义发展其实是没有前途的。

                2)芯片制造三◥大核心挑战:图形转移、新材料和工艺、良率提升。

                3)后摩尔时代的产业技术发展趋缓,创新空间和追赶机◢会大;

                4)树立产业技术导向的科技文化,技术成功全靠市场鉴定。

                (本文来源于《电子产品世界》杂志2021年7月期)

                评论


                相关推荐

                技术专区

                关闭